

最好的教育? 中西方教育比一比
中式還是西式? 教育的目的皆是追求成長進步的道路,不論東方或西方,教育一直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傳統教育一直都被意為是學生壓力的來源,西方教育近年備受家長推崇,那究竟傳統與西方教育屬優屬劣,別急~先看一下資料分析再決定吧 傳統教育(亞洲)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 傳統式教育,著重於經驗的傳承,老師的角色就經驗及知識的傳遞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者,對於學什麼,為何而學,往往不是傳統教育的重點。如何學,及能力養成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 優點: 對於能力的養成,及基礎學科能力技巧,一直都是傳統教育的優勢所在,學習方法能力的養成都是傳統教育的重點。 結果分數是傳統教育的教學重點
能力培養 > 學習興趣 缺點: 然而過於強調結果及結論,對於尋找及分析能力未能充分訓練。因而做成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能力大於興趣的情況,做成學習動機不足的情況。另外傳統教育重視通才培養,由於傳統教育需要學習的科目一般較多,同學需要分配心力時間於善長及不善長的學科。 傳統教育 = 培養通才 西方教育 : 老師的角色是協助者


你能幫助孩子的時間不多了
為人父母總是矛盾的,一邊希望孩子快高長大,另一邊卻不願看到孩子離開身邊,孩子由出生一直黏在父母身邊到自立,就是匆匆10多年。能為孩子安排的時間老實說並不多。 12年時間 =4380天 , 上學650天 , 睡覺1460天,減一下就是餘下2000多天了。(看到這邊作為爸爸的小編也忽然覺得有點感傷) 而這2000多天的相處卻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你知道嗎? 學習環境 人是環境的孩子, 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致關重要 , 何謂理想的學習環境相信每位家長的定義各有不同。有人認為嚴格一點,壓力高一點對於孩子的將來有更好的發展,亦有人認為輕鬆一點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才是對孩子更好的選項。這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性格決定命運,了解孩子的性質特質對於協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案有著重要影響。 閱讀興趣 共讀是一個很好建立親子關系的活動,透過共讀讓孩子對於書本產生興趣,研究更指出幼兒閱讀的書齡與孩子將來的學習能力有很高的相關性。透過孩子對於閱讀主題的選擇亦是父母了解孩子的理想機會。 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自小可以培養 ,作息飲食,與孩子健康,學習都有絕對的影響